客户端和服务端在建立连接并完成request后并不会立即断开TCP连接,而是在下次request来临时复用这次TCP连接。但是这里也必须要有TCP连接的timeout时间限制。不然会造成服务端端口被长期占用释放不了。
对于不适用keepalive的request来说,不管是客户端还是服务端都是通过TCP的链接的断开知道request的结束(TCP 挥手时会check 数据包的 seq, 保证数据完整性)。 支持keepalive后,如何知道request结束了呢? 在Http1.1的版本里, 解决方案是request 和reponse里使用contentLength来帮助确认是否收到全部数据。
另一个问题就是在使用keepalive的情况,客户端依然有同时发送多个请求的情况,比如网页加载是需要同时load多个静态资源。比如 浏览器默认最大连接数是6,现在有十个资源同时加载,那么这十个里会有6个并行,4个与前6个串行。
在keepalive里有个问题就是如果能知道每个repose与其对应的request的话,并发的请求可以只需要一次TCP连接,这也就是http2.0实现的多路复用。
作用:Keep-Alive:使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连接持续有效,当出现对服务器的后继请求时,Keep-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连接。Web服务器,基本上都支持HTTP Keep-Alive。
缺点:对于提供静态内容的网站来说,这个功能通常很有用。但是,对于负担较重的网站来说,虽然为客户保留打开的连 接有一定的好处,但它同样影响了性能,因为在处理暂停期间,本来可以释放的资源仍旧被占用。当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时,Keep- Alive功能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尤其突出。
解决:Keep-Alive: timeout=5, max=100 timeout:过期时间5秒(对应httpd.conf里的参数是:KeepAliveTimeout),max是最多一百次请求,强制断掉连接。就是在timeout时间内又有新的连接过来,同时max会自动减1,直到为0,强制断掉。
评论 null 条